從梵蒂岡書局的網頁得知,《羅馬彌撒經書》(Missale Romanum)第三標準版的修訂本(revisa editio typica tertia),現已有售。
記得小弟家中兩部新禮《羅馬彌撒經書》的不同版本(分別是editio typica altera及editio typica tertia),都是從中環公進社購買的。也許今次可以考慮網上郵購了。
我是多麼渴望,這部禮書,不再只是圖書館的「藏書」,而能真正地在香港聖堂的祭台上被使用......
1 小時前
"Loquere, Domine, quia audit servus tuus" (I Sam. iii 9)
5 則留言:
Edward兄,
假設真的有神父願意使用這本彌撒經常,實為一件好事。
就我個人而言,什或教宗本人,在舉行彌撒時也要用彌撒經書。更何況一個區區的本堂神父呢!
老實,我曾經見過一位神父,把感恩經的每個「主題」背下,即場發揮,有如改寫一般的發揮,當中偶有一兩個字詞與原文相同。
幼時,還以為這是「好記性」、「入世」、「主動參與」及「配合世界」的表現。
今天,才知道,原來這一行為,連垃圾都不如!
可憐的司鐸!可憐的教會!旅途中,浸淫於罪惡之中的教會!
另,Edward兄你有否曾於梵蒂崗書局買過書?見網上他們提供好幾種梵二前的貨品,如rituale、missale及breviarium。未知他們的質素如何呢?還有他們的包裝又如何呢?
未知Edward兄有否見過由nova et vetera出版的梵二前的breviarium romanum?我現在正用此書,實屬絕佳的作品!值得推介。哈哈
Calvin
Calvin兄:
老實說,現時香港教區似乎仍未有一本「似樣」和「得體」的中譯彌撒經書。這種現象,或多或少地反映出本地禮儀生活的相對不穩定性。長遠而言,對我們平信徒的禮儀生活和培育,並非好事。
神父在彌撒中採用未經核准的感恩經,乃嚴重地違反禮儀紀律,且損害教友參與合法舉行聖事禮儀的權益。提高教友的知情權、讓教友們知道我們作為平信徒所應有的「權益」,應能對這問題有所改善。
小弟以為,其實諸位可敬神長們很可能亦有他們的難處,我們也毋須對他們加以苛責,否則豈不是要令我們的救主面目無光了?教會內最大的問題,不是「知識」或「守法意識」的缺乏,而是更根本的、「聖德」和「愛」的缺乏。
我傾向這種想法:天主有時容許教會內這些問題發生,或多或少地是要我們獲得鍛鍊,從而有所裨益和長進。我們實在要更多和祂「傾談」和「訴衷情」,就如在加納婚宴中的聖母般,眼見主家不夠酒,她未有破口大罵,而是進入他們的處境之中,代他們向主耶穌求情:「他們沒有酒了!」。這「酒」也許象徵我們的愛德,和對教會共融的珍惜。
古者有謂:見賢思齊焉、見不賢而內自省也,這亦未嘗不是一條出路。
小弟也有考慮過購買該套《Breviarium romanum》。說出來請不要見笑!我的動機只在於它對比起新禮的《Liturgia horarum》,較為輕盈和便於攜帶。
我認為舊禮的經書有一個好處:就是它們的容量較小,較容易manage。有時三更半夜在醫院當值,能有幸地「無所事事」時,也會拿起本舊禮的「信友版」彌撒經書揭一揭,順便為一些已亡的病人祈禱,亦默想一下自己的死亡。它的「density」和「gravity」(姑且稱為「厚重」吧?),常令我神往,且肅然起敬。
梵蒂岡書局出售的梵二前禮書,多是研習版,是將舊禮的禮書加以縮印而成。我認為它們的包裝都算OK的,作為參考資料亦十分有用。敝宅收藏有幾本這種版本的書,當中包括Missale Romanum (editio princeps)、Missale Romanum 1962、Martyrologium Romanum、Missale Parisiense、Vetus Missale Romanum Monasticum Lateranense、和Pontificale Romanum。
Edward兄,
就我個人而言,我會形容自己為一個「非常執著禮儀細節的人」。小時,我只以為禮儀是一場show,但在長大後,看過了不少書籍,而且聽了不少「高人」的指教,我才明白到,禮儀,根本是一樣用來表現我們自己的思想的最好方法。
神父的舉祭,每每在重演基督的受難,由始至終,永遠如一。司祭以「教會」的名義。在我看來,最能表現出以「教會名義」的方式,就是完全根據教會所製定的方式。而且,彌撒的外形,根本就是在保護彌撒這項「信德的奧蹟」的完整性。記得有學者說過,從前彌撒「正祭」只有一「式」,或許更直接而言,沒有「式」。這「一式」是一個最完整的圍牆,保護聖事的完整。在天特會議的確認下,這「一式」絕無任何錯誤或違反教義之部份,我們又豈能亂作一通,與之比美呢!
愛德,的確是基督徒最重要的德行。但有些時候,我們的確須要在維護信德與維護愛德之間作出平衡。彌撒,賦予無限恩寵,在這前題下,我會把維護信德放於第一優次,務求先獲恩寵,繼而有力行愛德,並於「真」、「假」愛德之間作出決摘。
也許,Edward兄自己也有經驗,今天要給神長們說出一些他們的錯誤,即使用最客套的言詞,得來的,粗俗一點說,只有「一面屁」矣!
另,未知Edward兄會否介意詳細一點告知有間該些來自梵蒂崗之梵二前的書籍嗎?例如什麼紙質及包裝等。有否使用傳統均有用的「皮」封面呢?還是只似一本普通書本印刷品?
本人誠意推薦由Nova et Vetera所出版之Breviarium Romanum。一來其使用Vulgate Psalter,二來印刷精美。什或比美梵二前由Benzinger Brothers所出版之禮儀書籍!佳品!相信此品質之印刷品,為香港,什或全球少有。
謝!
Calvin兄:
多謝你的意見!
可能小弟比你更著重「禮儀細節」。老實說,我曾是一個看到神父在舉行彌撒時少鞠一個躬也會看不順眼、要以電郵加以「照會」的人。
但我內心則對這種態度和作風,感到越來越不安。誠然,我的理智告訴我:這個問題確實需要處理。但是,我亦愈發意識到自己作為一個「傳訊者」的有限性。同時我亦留意到自己有一種像路加福音所描述的法學士般,那種「願意顯示自己理直」(路10:29)的心態。
因此,我希望自己在這個「反應」的過程中,能盡量保持克制。若言談的措辭或用字,未能為交談的對象帶來裨益,倒不如不說為妥。當然,我們亦可發掘其他的處理方式。
禮儀的經文和標記,的確蘊藏著信仰的內容;然而,舉行的職員往往出於無知和軟弱,而未有按規行事時,我們不能因此就說那位主禮、或他所舉行的禮儀,在信德上有所虧欠。
所謂三句不離本行,反而我會傾向於認為,禮儀的流弊,其實只是一種徵狀(symptom),而不是疾病本身。誠如《周易》坤卦有云:履霜,堅冰至。防微杜漸、防患未然,始終是更好的進路。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