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11月2日星期日

聖堂的環境

在上星期五關於禮儀服飾的貼文中,道明神父有這樣的回應:
很高興得知,你是屬於聖安德肋堂區的。我在今年五月份去過你的堂區,非常漂亮!整體的設計表達了神學、禮儀與將來的幅度。
記得以前公教報曾有這一篇名為〈聖堂?會堂?〉的文章,是批評我們聖堂的--

參觀「聖堂」後,只覺得這是一所公共會堂,堂外被稱為上主庭園地方只是一處人造山丘,小橋流水,若樹茂成蔭和一尊聖安德肋像,那置身其中予人幽雅心靜外,可使人靈感到與主保聖人同住上主園中。

進入會堂內使人眼前一亮,光線充足,高闊深的大堂著實令人著迷,在這裡舉行千人聚會是很不錯的環境,但若作為敬拜祈禱的地方,則欠缺神聖莊嚴,沒有傳統教堂進入聖堂,心靈收歛預備參禮祈禱,沒有耶穌像及聖母像可供教友心神歸向;聖體櫃置在右面牆壁,不易發現,同時教友欲向聖體跪拜祈禱要側身朝向耶穌,不明白可以整所教堂最重要的耶穌聖體會置放在堂側邊,不在堂前,話說圖騰會令人拜錯神,但耶穌聖體確確實實臨在聖體櫃內,我們向聖體參拜會拜錯神?是否聖體櫃內也是圖騰而已?

教堂建構除美輪美奐外,重點應放在隨時隨地讓教友可以專心祈禱的地方。

這位教友,可能集慣了置於聖堂「中心」位置的聖體櫃,因而對敝堂將聖體櫃置於側牆的做法,不以為然吧?

小弟雖然不完全認同這位海田兄的觀點,但他的意見顯現值得參考和重視。然而從獻堂禮至今,已有數年時間,其實亦值得做一點反省。雖則有言曰「建築物是死的、人是生的」,但人亦真正具備肉軀幅度的存在,因而即使是「心神和真理內的朝拜」,也必然受到空間和客觀環境的影響和限制。

提出以下各點,是希望堂區有關方面,能加以探討,並考慮進一步的適應措施。
  1. 聖堂直接對出的「外廊」地方,現演變為彌撒前後,教友停留及交談的地方。神父首先如此做,而教友亦高談闊論,派發各種傳單等。聖堂本身則中門大開,即使是在近祭台的位置,仍可清楚聽到堂外的喧嘩聲。這種嘈吵,對禮儀前的祈禱和預備,可謂極之有害。
  2. 上述現象,亦逐漸蔓延至聖堂內。禮儀前後,不少教友急不及待地在聖堂內與其他教友傾談。
  3. 久而久之,我們亦可以見到教友、甚至輔祭們,在禮儀進行中交頭接耳地傾談。
  4. 有教友對聖堂的祭台和聖體櫃的觀念帶有偏差,將它們視為攝影對象多於敬禮用途。當他們在禮儀前後(近乎肆無忌憚地)在聖所前及聖體櫃前拍照時,根本對附近祈禱的教友視若無睹。我可不明白,這是哪種意義下的「促進祈禱氣氛」。
  5. 亦有不少教友,在彌撒前後,或禮儀進行中(遲到),行經聖體櫃時,連向聖體內的主基督鞠躬致敬也予以忽略。又或在聖所附近,大模斯樣地四處巡行,尋找座位。這也許可稱為「對參禮者注意力的挑戰」。
  6. 非常務送聖體員,身穿便服,步上祭台處理聖體,給教友送聖體。給人一種「聖體可被隨便對待」的印象。
  7. 領聖體的教友,久而久之,亦被縱容許可不同衣著:男士身著短褲、女士身穿暴露服裝等,可謂司空見慣。人們見慣亦「不怪」也。

小弟認為,在這環境下,受損害的是教友的信德。而真正的愛德,要求我們正視這些行為,並設法速速予以改善。

4 則留言:

Fr.Dominic 說...

哈哈,我们的感受颇为相似,我也不是非常赞成圣体柜设在右侧墙壁,实在有些不便! 但从神学与设计的角度欣赏,还是不错的.虽然,现代的教堂几乎都缺少祈祷神圣与庄严的氛围,国内也一样.就这一点而言,我更喜欢香港无原罪主教座堂.因此,这也让我们深思,我们到底要设计一个什么样的教堂,美观抑或是帮助信友举心向上和具有神圣与庄严氛围的教堂呢? 当然若能两全其美更好!不是吗?

彌額爾 說...

說到底,現代的教堂祈禱氣氛整體上是減少了的,為了增加「團體感」。原意是好的,不過有時我覺得聖安德肋堂的建築可以對祈禱有更多的支援。
現在如果在彌撒進行中,教友是很難找一個地方祈禱的,聖體櫃在聖堂內,但已經沒有另一個聖體小堂了。連一間祈禱室也欠奉。我覺得是有點不方便的。

Edward 說...

道明神父:

小弟以為,美輪美奐的聖堂,本身是好的。我上述的意見,是希望強調:即使聖堂是如何美麗,若我們作教友的不爭氣,那也是於事無補的。

海田君所提出的詰問,著眼在教友進堂時的焦點問題。他說得有道理的是:當聖體櫃未能成為聖堂的主要焦點時,我們是否應該考慮一些措施,去幫助教友們,即使身處這樣的環境,仍可保持對主耶穌臨在的一份意識和應有的專注。不然,聖堂如何美麗,我們的崇拜仍有著流於虛偽的風險。

Edward 說...

彌額爾兄:

聖堂祈禱氣氛的營造,除了關係到聖堂的硬體結構外,內裡的裝飾、和人們的心態亦是至關重要的。

小弟在別處曾表示:當我們要閉上眼睛、塞起耳朵才可以「專注」地參與禮儀和祈禱時,則我們可以斷定,自己身處的禮儀團體是失敗的。當禮儀成為彼此互相騷擾和促進分心的聚會時,它的聖事幅度就被淘空、而不再堪稱為「事奉」(liturgia)了。

你這種需要「不被禮儀群眾佔用的小聖堂空間」的感覺,我是深切理解的。

與這種群眾共同生活,而同時保持醒寤,往往需要更大的信德,和堅毅的愛德。

願主賜力量給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