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5月23日星期六

敬拜讚美?

最近羅國輝神父的網誌「為一切人,成為一切」(五月二十日),刊登了他本人對「敬拜讚美」(Praise and Worship)的看法:

與其中兩位牧師談及流行的「敬拜讚美」。大家都覺得這方式太情緒化,且誇大了「人」的作為和「人」的感受,而「神」變得邊緣化了……我有同感……
小弟認為,與其他宗派的弟兄交談,實在有不少好處。

作為一位天主教徒,我尊重而並不否定新教弟兄們的祈禱、讚美和崇拜形式。這些形式,其實或多或少地,反映著個別宗派的傳統、處境和發展。當中亦有不少可取之處,所謂:「What A Friend We Have In Jesus」是也。

我所表示保留的,是當天主教徒在「自己」的地方引入這些元素時,所可能引起的混淆和誤會。

其實為天主教徒而言,最典型和實至名歸的「敬拜讚美」,是與「感恩祭」等義的。這裡所指的等義,是一個「identity」,而不只是「包括」。因此,有些天主教團體將源自其他宗派的某些祈禱形式引進到自家的祈禱活動內,並將之稱為「敬拜讚美」,則不可避免地、將在廣泛信眾心中造成混淆,並有可能對信仰意識做成負面影響。

我相信羅神父之所以對「且誇大了『人』的作為和『人』的感受」和「『神』被邊緣化」這些體會有所認同,是因為他的反思乃著眼於公教會的禮儀傳統和本質所致。

小弟所希望強調的是:本人並不否定這些形式本身--但我們有必要更清楚地界定大家用字的意思,及行為背後的神學思想,且在應用層面上,按必要的原則和需要,而加以適應和調整。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