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數星期,因著與網上朋友的分享,讓小弟有機會更深入地思考禮儀及聖堂中的「行動」與「動作」之間的關係。
事緣今年的聖週六,本港某信仰團體在自己的小聖堂中舉行夜間復活慶典。有網友在網上將他們在彌撒後、新領洗者圍繞著祭台奔跑跳躍地唱〈Shine, Jesus, Shine〉一曲的情況,以短片的形式作為分享。該份影片的題目:「新領洗者為我們詠唱」(New[ly] baptized sing for us after Easter Vigil Mass),而過程中,又有著唱者的手勢、和參禮者的歡笑(嬉笑?)。
小弟反省當時的心情,確有點光火。
我所不明白的,是甚麼理由可以容許教友們,在聖堂內可以作出這種行為。
各位讀者首先不要誤會,小弟並不是反對任何形式的「action song」或「舞蹈表達」。
但近乎「亂」的環繞祭台的「追逐」行為,是否真的可被稱為「舞蹈」?我的感覺是:它更相似於「行為藝術」或大學迎新營的「營火活動」,而距「action song」或「舞蹈」甚遠。
現時我們在祭台上所做的事,或訓練教友們「期望」的事,會否只是受娛樂文化荼毒的一種「表演」而已?誠如拉辛格從前所提過的,當信眾的「掌聲」被視為禮儀的「成功」,則禮儀的精神就陷入了危機。
我亦不是質疑新領洗者們的善意。很大程度上,他們是被「教育」成這樣的。這些觀念包括:歌舞配合行為,乃表達喜樂(尤其是「年青人」表達喜樂)的理想方式;基於這意向而作出的「表達喜樂」和「慶祝」的行為,都是正當和受到准許的--不管是何種方式、或何種場合。
到底在聖堂中,有甚麼事可以做或不可以做,背後是基於甚麼準則?
2 小時前
5 則留言:
新領洗者完全也是出於善意吧。但善意或是無知的惡行也是不能接受的!
要反省的,絕不是作秀的那群新教友,應該容許他們作此行為的人(們)!
希望各牧者或傳道員好好反醒:老實說,如真的「一匡熱誠」為天主傳福音,也得好好學習,把最好的授予學生。有很多問題,絶非如一般人所謂「無一定的對與錯」,或是每個人也可有「自己的方式」。
既稱自己為一個團體一員,應有責任好好去認識這個團體。行為是表達所相信的一種方法。正如一個人相信聖誕老人的存在並於佳節為人們派禮物,他得在佳節把聖誕襪掛起,期待著聖誕老人的出現。那些不信的,當然不會把那襪子掛出來。故行為是絕對與思想分不開的,亦是表達所思所想的方法。
或許有人會問,我們不是神職人員,或那些所謂權威人士,怎能得知教會的事?
兄弟姊妹們,有關我們教會的事或教訓,不只是屬於一小眾,教會是非常願意與各地的平信徒分享。特別是現今資訊發達,從互聯網已可知道有關教會的大小事。很多人有時對信仰有疑惑,不知如何找答案:有些埋在心中、有些問別人、有些可能自行「領悟」…
其實,太陽底下無新事,作為一個歷史悠久,傳承有序的教會,大部分所謂新的問題,前人已有所研究。簡單看看《天主教教理》已包涵很多教友不為意的資料。太條文化,想深入認識教會嗎? 可看看梵二中的教會憲章。
有關聖經的問題嗎? 可參考啟示憲章。
有關彌撒,堂區內的各禮儀、讀經、聖詠等團體,可請參閱禮儀憲章。
不合時宜,不夠現代、不夠生活化嗎? 有關社會運動、家庭、文化等,請讀讀牧職憲章。
這絕不是動不動拿條文出來「抛書包」或展示其「權威性」。作為一個在世界各地共有十多億信徒,跟隨同一的主基督的團體,前人已很體貼地為我們寫下大大小小不同的文獻資料,供各信眾參閱。或許在某些時事上,有教友會說:「我是信主的,但對於這時事我有開放的態度和獨特的見解,未能與教會立場相同,大概是教會不合時宜吧,小事一樁,不會影響我的信仰,可以不理…」
在反對教會立場時可有想過,教會立場並不是由一小眾人「自己覺得」或是「自己認為」所得出來? 教會的立場常是由一眾神長及教友按我們所相信的信理及耶穌的教導,細心討論所得。它的理據全是承傳著我們唯一至聖、至公的教會,並非隨意個人情感的表達。那立場所依據的,全是教會的信理,基督徒應行的本份。要是有一天,你的所想的與教會立場不同,是否值得靜一來看看是什麼的一回事嗎? 就連這隻草包腦的月巴小羊遇難題時也得翻翻有關教會的資料,精明的你又怎會羊群心態呢? 快來尋寶吧!
死掉了,本想作小小回應便回去趕功課,卻寫了一大篇=.=’’。Edward 兄,不好意思,月巴小羊在此亂塗… 但也不忘為我們平信徒的培育祈禱吧~ ^^''
我最反感的是「青年人的表達方式」。這句說話成為了「做什麼都成」的理論基礎。但青年人是否真的想這樣表達?以「青年人的表達方式」為圭臬的人,對青年人又有多少了解?還是這些出位的表達,只是領導者一廂情願的手法?
不覺不覺,我發現這些所謂「青年人的表達方式」、「活力的表現」,只是被人construct、empower的概念而矣。
我在想,當有一日不少青年人熱愛教會傳統如拉丁聖樂、特殊禮彌撒時,這些「青年領袖」又會否和青年一起帶唱「Regina Caeli」,展示他們表達方式的活力?
我個人倒不介意青年人唱Action Song,雖然不是我的那杯茶,但我的確也同意其他人有權用這樣的方法。我想我最不認同的是圍繞著祭台奔跑跳躍吧。如果地點是在教堂外,我想大家也沒有異議的。
我想的是我們能如何讓教友明白祭台的特殊性質?如何有效表示其神聖性?如何使它與其他環境分開?
各位手足:
多謝你們的意見。
小弟有一個想法:這類問題的形成,往往亦反映更為深刻的危機。
在處理這些事宜上,堂區或個別團體,往往將「制定規矩」的責任,置於教區甚至教廷的身上。而一旦教區或教廷的確有所指示,他們又推說「國情不同」或「民情不同」云云。結果就是陽奉陰違、當佢無到。
這種風氣,其實亦或多或少地表現出在信眾心中,「常識」和「意識」方面,與「傳統」和「制度」之間的決裂現象。
這種決裂,造就了山頭主義(parochialism)橫行的格局。危哉!
發佈留言